韧性城市不仅能帮助个人、社区和企业面对多种冲击和压力的挑战,也能为转型发展提供机会。 作为应对城市地区灾害风险的一种方法,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组织不适宜居住区的移民安置。
2024年12月5日 · 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长远的来讲,城市能够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学习,提升对灾害的适应能力。
建设韧性城市,就是要建设在灾害风险面前具备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 我国提出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是应对当前城市灾害风险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促进城市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7月7日 · 在新的形势和挑战下,“韧性城市”建设为应对城市危机、保障城市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逐渐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然而,韧性城市并非坚不可摧,也不能包治百病 。
2024年12月30日 · 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中办、国办近日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
2024年5月11日 · 韧性安全城市是指城市具有较强抗压、适应、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预防和抵御内外多种风险冲击。 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是应对当前城市安全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 ...
2020年12月16日 · 实践表明,建设真正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需要多管齐下,不断提升城市的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空间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和生态韧性。
打造中国韧性城市:从构建气候韧性城市入手. 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事实表明,即使全球以坚定的决心实现温控1.5度目标,也难以扭转气候危机加剧态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2)[14] 第六次评估报告强调了气候韧性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细梳理韧性城市概念内涵,着重归纳韧性城市在经济、工程、生态和社会方面的规划诉求,在 此基础上阐释韧性城市作用机制以及评估方法,最后提出韧性城市的规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