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起床,昨晚杯盘狼藉的餐厅又恢复了干净整洁,客厅摆设井然有序,电视机里回放着春晚,厨房里浓稠的白粥正汩汩冒着泡。这是春节假期里,我们熟悉的烟火日常。“每个家庭都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年味‘魔法师’”,围炉而坐时,大家常常这样感叹。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我们享受春节的同时,也别忘了年味“魔法师”的辛勤劳作。 最累的,要数每家厨房里的那位“掌勺者”。湖南人的餐桌上,少不了腊鱼腊肉腊肠,父亲年前就烟熏火燎 ...
乙巳蛇年至,全球年味浓。春节,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国界,让中国与世界“年”在一起。在旅游市场涌动的热潮中,在全球多地点亮的“中国红”里,在年味十足的消费场景中,中国与世界同享节日喜庆,共享发展机遇。通过春节这一窗口,世界看到了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见证了中国经济的生机与活力。
情感的交融是最动人的风景。这个时候,无论城市和乡村,处处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友情。餐桌上,家人们围坐一堂,品尝着美味佳肴,讲述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这些故事里,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教训,更有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与滋养。亲朋好友之间的走访与聚会,加深了彼此的情感,在未来日子里会无形中成为大家继续前行、打拼奋斗的精神动力。
生命中的“糖”,就是能够给予我们精神滋养、心灵寄托,支撑我们走过困境、让我们热爱生活的东西。有了诗歌这颗“糖”,这位出生农村,初中辍学,当过建筑工、捞过沙、摆过摊、拾过废品的“外卖诗人”,20多年里写下了6000多首诗,还出版了自己的诗集。2023年,王计兵登上了《百科人物》封面。2024年,王计兵作为基层代表参加了在京举行的文艺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蛇年春晚,他登上了央视大舞台。
每一缕升腾的乡间烟火气,都是一道多彩的文化景观。“村晚”节目既是对党的惠民政策的盛赞,又是对过去一年奋斗成绩的展现;既是对乡村振兴的决心、信心和期待,又是用真情守护乡土、用行动追逐梦想,让振兴的画卷在乡村愈发绚丽多彩。
高铁“遛娃车厢”并非额外设立,而是对部分餐车进行童趣改造,免费提供给带娃家庭使用。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释放精力,不再被狭小的空间束缚。高铁“遛娃车厢”并非首次亮相,去年2月就曾登上过热搜,受到带娃旅客和社会舆论的好评。今年的“遛娃车厢”进行了智慧升级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本源性支撑,又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建构时代性话语,形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 ...
水涨船高的压岁钱是人情攀比,也是不良风气、陈规陋习的一种。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规范婚丧嫁娶,降低份子钱,狠刹礼金攀比、高额彩礼等不良之风取得实效。各地相关部门也应像对待份子钱一样,给膨胀的压岁钱“减负”。比如,从村规民约的层面入手发出倡议、在小范围内试点浮动区间、整治攀比风气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2025年蛇年春晚的舞台上,小品《借伞》以其独特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这一节目不仅围绕《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经典桥段展开,更巧妙地串联了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个剧种,通过 ...
从物质满足到品质提升,从个性定制到绿色低碳,春节消费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理解。从更宏大的视野去观察,春节作为阖家欢聚的传统节日,也是各种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的黄金时段,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指标性意义。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零售额近8000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接近9%;相关平台数据显示,去年春节期间旅游消费预订量较2023年增长约7倍。亮眼的消费数据,是“小有小的 ...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得到显著改善,农民群众精神文化 “基因”被有效激活。在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发参与下,各种乡村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村晚”成为“现象级”的乡村文化产品。“村晚”对乡村文化有着诠释、弘扬和促进作用,逐渐释放出越来越大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20年起,文化和旅游部已连续五年在全国开展“四季村晚”活动。各地创新“村晚”举办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