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巨噬细胞在调节肝细胞代谢和维持肝脏免疫耐受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正常生理条件下,肝脏巨噬细胞倾向于 M2 表型,可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IL)-4 和 IL-13 抑制炎症。然而,在 NAFLD 进展时,肝星状细胞激活、血液中脂多糖水平升高以及 FFA 激活炎症小体等变化,会刺激炎症发生,增加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 M1 巨噬细胞比例。
回到那个患者身上,细致调查发现,第二次CT检查前他确实吃过几块巧克力。正是这一高糖饮食导致了肝脏密度的瞬时上升,让原本的脂肪肝“消失”。这或许给我们一个启示:在进行CT检查前的饮食状态也许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在长达12.1年的中位随访期内,经过多因素模型校正后,发现睡眠时长不足,频繁失眠、打鼾和经常日间嗜睡均显著增加新发重症MASLD风险,其增幅分别达到了23%、33%、19%及37%。随后,研究人员将5种睡眠行为构建成睡眠评分,发现该评分与新发重症MASLD风险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评分越高,MASLD风险越大。与评分最低组(0分)的受试者相比,评分最高组(4~5分)的受试者新发重症 ...
来自MSN15 天
每周2次快速进食,患脂肪肝风险竟增81%?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在《营养与糖尿病》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针对1965名平均年龄为54岁中国人的研究。研究发现,快速进食(进餐时间在5分钟以内)的人群中,每周快速进食≥2次者患脂肪肝的风险增加81%。此研究凸显了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以及调整进食速度对预防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一发现及其背后的科学机制,看看个人如何从医学研究进展中受益,并获取实用的健康管理建议。 快速进食为何会增加脂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然而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CS),且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其发病率较高,这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PCS病因复杂,涉及胆道解剖结构改变、代谢异常、菌群失衡等多种因素,甚至与恶性肿瘤息息相关。其临床症状也表现不一,甚至隐匿发病,PCS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的相关并发症还会威胁患者的远期健康。为了促使外科医师严格把控LC指征 ...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代谢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其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原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逐渐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挑战。研究者越来越关注这两种疾病的共存现象及其对病程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包括从肝脂肪变性到脂肪性肝炎、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一系列肝脏疾病,影响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成年人。 最近,NAFLD命名共识小组强调了全球统一命名的必要性,以改进疾病管理策略和推进相关研究。因此,一个新的术语——脂肪性 ...
近日,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中,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