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是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方向,然而肿瘤免疫逃逸严重阻碍了治疗效果的提升。CD8+ T ...
【导读】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术后复发率在20%至40%之间。然而,迄今为止,复发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难以捉摸。在这项研究中,团队生成了122例I期NSCLC患者配对肿瘤和邻近组织的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图谱,其中57例患者在随访 ...
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小组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能够有效抑制CD8+T细胞中油酸的合成,进而减少了LCN2的产生。这一发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编码GLP1的重组腺病毒(AdV-GLP1)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该策略显著降低了肿瘤微环境中PMN-MDSC的浸润,同时恢复了CD8+TILs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结果显示,抗生素处理会削弱模拟禁食饮食的抗肿瘤效果。于是,研究人员分析了模拟禁食饮食对肠癌小鼠模型肠菌的影响。从分析结果来看,罗伊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reuteri )和假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小心被小刀划伤了手指,会非常疼痛,一直流血,局部发红,如果消毒处理不及时,甚至会伤口化脓,如果细菌进入血液,还会出现发热畏寒。几天后,这一切“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恢复正常,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殊不知,其实免疫系统在这过程中,已经和成千上万的“敌人”打了一场硬仗,保护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最近,一项颇具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的孟广勋研究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刘辰莹课题组联合演绎的全新抗肿瘤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内由Caspase-3切割产生的短形式白介素18(Short IL-18)通过动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发挥了抑制肿瘤的独特作用。 在肿瘤免疫治疗的舞台上,虽然CAR-T细胞疗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 ...
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的研究人员 Min Liu 等人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Mcm5 mutation leads to silencing of Stat1-bcl2 which accelerating apoptosis of immature T lymphocytes with DNA damage” ...
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获得许可至今,尚无其他疱疹病毒治疗疫苗获得批准。
比利时里昂热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调节针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的机制。在寄生虫感染期间,被称为虚拟记忆T细胞(TVM)的特异性免疫细胞被激活并表达一种称为CD22的表面分子,这种分子可以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炎症和提高对感染的免疫反应。
病例信息患者吕*,男,33岁,主因“发现血肌酐升高3月,周身水肿半月”入院。现病史:患者入院前3月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复诊时发现血肌酐升高,为106μmol/L,当时无尿量及尿色改变,无下肢水肿,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无脱发、光过敏,无皮疹、关节肿痛等,患者未行诊治。入院前半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