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黑龙口街道采风时,我发现了三种独具特色的美食,深深吸引了我。 首先要提到的便是遍布街道的豆制品——豆腐及豆腐干。这些豆制品是当地的主打特色,几乎每家店铺都有销售。金黄的豆腐干整齐地摆放在店门前的柜台上,散发出诱人的豆香。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买上一些,味道醇厚,口感细腻,吃上一口,满口生津。这里的老豆腐表皮金黄、内里洁白,采用天然无公害的优质黄豆制作而成,味道纯正,营养丰富,豆香 ...
“发面蒸馍添花花”是北方过年的传统民俗之一。近年来,在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梁家花馍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花馍出锅,蒸蒸日上。过年吃花馍,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每逢过年,刘思远的姥姥总是这么说。她告诉刘思远,除夕当天吃完早饭,就要把刺猬花馍放在家里门头上,让“刺猬”头朝外,意思是“把福气财气都带回自己家”。但正月十六,就得把这个“刺猬”掉个头,意思是“这一年继续把福气财气都带回家”。
在年夜饭的饭桌上,“黄色元宝”金光闪闪,“醒狮龙头”五彩斑斓、“红色福袋”热气腾腾,散发着浓浓的麦香……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上图,受访者供图)。据考证,花馍有1000多年历史,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华传统面点中的智慧瑰宝。
阆中,古称保宁,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更以独特美食著称。每逢新春佳节,人们以品尝一种“盖章的馒头”开启新的一年,这就是阆中名小吃——保宁蒸馍。
“做花馍的意义不仅在于制作美食,更是技艺的传承、文化的弘扬。”张绵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花馍的传承与创新中,让这门老的技艺焕发出更多活力。(记者雷婷) ...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近年来,每逢春节,山东的花饽饽因造型惟妙惟肖,频频登上热搜。让我们跟随记者前往山东省烟台市,看看当地百姓今年的花饽饽“杰作”。 山东花饽饽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多样,寓意美好。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1月27日,江西井冈山神山村已是年味浓浓。一幢幢贴着春联、挂上花灯的农家小楼里,飘着糍粑香、腊肉香、米酒香…… ...
年糕,相传流行于苏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是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今日腊月二十八,无论再忙记得“吃2样,做1事”财源滚滚迎大年,不忘老传统!我们传统的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承接着旧年和新年的连接。转眼间来到了腊月二十八,民间有“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说法。在传统中腊月二十六、二十七准备好过 ...
我很佩服老祖先的智慧。他们根据斗转星移,测定365天为一年,给辛苦劳作的人们一个庆祝丰收、舒缓筋骨、犒赏自己的节日——年。 年踏着节拍来到人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二十三祭灶,俗称小年;二十五二十六蒸馍、包包子;二十八二十九烀肉、炸馓子;三十(除夕)贴门对儿,包扁食(饺子),初一起五更,过大年;初五过小年;十五闹元宵。 过年的第一大仪式就是蒸馍。蒸馍是人们对自己辛劳一年的犒赏,自然要用纯白的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