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号召,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推动传统技艺焕发新生,2025年2月7日至2月13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团队(以下简称“风院双创团队”)深入四川省兴文县苗咪啋苗族服饰非遗工坊,以苗绣这一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进行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深度调研、技术赋能和文创创新,不仅向大众展现了苗绣的文化魅力,也探索了非遗传承的现代化模式,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 ...
北京2月1日电 (刘洋)甲马拓印送祝福、苗绣体验绘新春、漆扇制作添春意……连日来,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为海外华侨华人的春节增添浓郁年味。
零基础怎么穿线、用平针绣法如何绣一只蝴蝶……社交平台上,潘玉琴,这个来自贵州从江的00后绣娘用镜头记录着自己的日常生活。
1月31日、2月1日(大年初三、初四),CCTV-1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2025年非遗晚会》(上、下两集)陪观众一起非遗过大年。《2025年非遗晚会》海报2025年农历乙巳蛇年,也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
电炉上的小锅咕嘟冒着热气,音响里传出低沉婉转的山歌。在贵州省黔西市化屋村的苗绣工坊,市级苗绣非遗传承人杨文丽手持蜡刀,往锅里一蘸,随即在一块绣布上画起来。时而蜿蜒迂回,时而徐徐向前,待到形成闭环,一条灵蛇跃然布上。
2025年贵州省两会已开幕,人民网推出两会系列访谈,倾听代表委员声音,持续关注两会热点。1月19日,贵州省政协委员、民进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长刘大泯围绕“加大苗绣产业扶持力度”这一话题接受人民网采访。
记者驱车来到百花岭景区入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红”色调的春节拍照“打卡点”,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旁边的非遗集市更加热闹,集市中有黎锦苗绣、非遗服饰、黎药、米酒、山兰米、美食等展位,让游客们近距离接触少数民族的非遗产品。在售票中心,游客们有序地排队检票 ...
冬日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施秉县城关镇南官营移民安置区内,仿佛被一层淡淡的金色薄纱轻轻覆盖。小区内,随处可见苗族妇女们聚集一起,低头专注绣着苗绣,时而抬头话家常,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耀在她们脸上,为她们的工作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安详。 这美好的场景,离不开小区内悄然生根的贵州嘎榜留民族工贸有限公司。这家由廖兰英和刘书颖母女二人共同创立的企业,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苗族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彭水,拥有摩围山、七跃山等生态山系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江城。这个被誉为“世界苗乡”,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拥有两千多年的置县历史,以及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红色文化和乌江文化。“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