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信院士作为学术带头人的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长期围绕多倍体小麦广适性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小麦产量性状形成、小麦品质性状遗传调控等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 ...
为解决小麦氮磷高效利用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 TaTCP6 在小麦氮磷利用中作用的研究。他们发现 TaTCP6 可协调氮磷利用,过表达能增产。该研究为培育高效利用氮磷的小麦品种提供关键依据,值得科研人员阅读。
有趣的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主要亚种 —— 籼稻和粳稻,在氮利用效率上存在差异,籼稻品种通常比粳稻品种具有更强的 吸收活性和同化能力。因此,揭示这种差异背后的分子机制,不仅可能发现 代谢的调控因子,还能为提高粳稻及其他作物的 NUE 提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