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将女性的生命历程与自然节律强行绑定,引导读者感受春天的美好,而实则是对女性情感的规训。这种文化围栏对自由的约束在苏轼的诗句中同样存在,所描绘的春幡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女性被重新定义的标志:不再是参与生产的劳动者,而是生育的象征。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创意动长图|春幡摇曳,古人教你解锁迎春的限定浪漫 ...
在国家级非遗上海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奚小琴和辽宁省级非遗满族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初春枝的指导下,中外友人剪出了喜庆吉祥的图案,再把写有吉祥祝语的春幡挂在树梢上,寄托自己对家人朋友的祝福。在“打春”仪式上,孩子们欢快地击打绘着青牛图案的 ...
随着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25乙巳年春节成为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中国人的“过年”方式成为世界共享的遗产。立春前一天,2月2日,在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别具江南韵味的 ...
立春时,人们还会挂春幡。春幡是用绢、纸、布制成的小旗,可以剪成燕子、柳树、鲜花、鸟、蝴蝶等形状。这些春幡可以挂在户外或戴在女子头上,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新开始‌。
2月5日上午,溧阳市社渚镇人民广场上,该镇第二十三届民俗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拉开帷幕。马灯、幡神、冻煞窠、祠山庙会等精彩傩舞在广场集中上演。据悉,社渚镇是长三角地区傩文化发源地之一,曾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苏省傩文化之乡、常州市傩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