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于:太初历出现之初,就又被称为“夏历”,从太初历1970年时的中国传统历法——农历,都又被称为“夏历”,那么原因何在? 农历又称 ...
大年三十,承载着中华儿女世代相传的团圆记忆。2024年底,春节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是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然而,最近一个特别的发现引起了广泛讨论:从农历2024年到农历2028年,大年三十将连续缺席。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人疑惑:未来5年 ...
王力教授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3年10月版)说:“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的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主要区别在于岁首的月建不同,所以叫做三正。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夏历以 ...
引言:除夕,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除” 意味着去除,“夕” 代表夜晚,在除夕之夜的12点,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天与新的一年同时开启,呈现出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
“百节年为首”。29日将迎来乙巳春节。你知道吗?每年春节的具体日期,都由我国现代唯一的历书编算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计算公布。那么,春节的日期到底是怎么确定的?
辛亥革命后,各省都督代表开会,为“行夏历,所以顺民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决定把夏历一月(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把阴历一月(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从夏历的制定使用到农历春节正式定名,中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变革,始终以华夏子弟守更待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期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