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肖畅通讯员王院儒吴笛尔)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当天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上岩侗寨的传统节日“月地瓦”,众多村民和游客在这里共同体验这一古老的侗族婚恋习俗。
这个春节,许多人选择去夫子庙感受人山人海的热闹气氛,也有人选择去乡村近郊寻找年味。据统计,春节假期前三天(1月28-30日),南京市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乡村旅游、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监测点接待游客量达577.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11.7%。 春节期间,夫子庙的游客络绎不绝,逛灯会成为老南京人的传统习俗。这几天,夫子庙的游客非常多,瞻园路、中华路等道路因大客流变得拥堵,慢车道变成了人行道。
迎灶神不仅是为了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更是人们共同庆祝团圆的时刻。这个传统习俗背后,映射出的是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美味佳肴,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祝福。
秘鲁利马唐人街店主:我觉得金色和红色可以用来描述春节,这是我看到的最具代表性的颜色。因为金色象征着欢乐,也代表着好运与财富,我认为红色代表着团结与爱。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的活动丰富多彩。除了吃汤圆,赏花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每到这个时候,城市和乡村的街头巷尾都会挂满五颜六色的灯笼,形态各异,热闹非凡。小朋友们提着自己的花灯,欢快地在街上跑来跑去,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欢乐所感染。大人们则聚在一起 ...
江西景德镇:春节“团圆饭”,五洲友人共品中国年俗。
□李怡大年初三,这个被传统习俗赋予了特殊意义的日子,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仿佛成了一剂难得的“缓释胶囊”。在旧时的年俗里,初三不仅是“赤狗日”,还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人们早早熄灯睡觉,甚至为老鼠们准备“喜事”,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行为,看似荒诞,实则蕴含着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敬畏与幽默。而今天,当我 ...
在中国,过年是一件大事,各种与春节相关的习俗层出不穷。正月不理发这一习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古时候,人们认为头发是人的一部分,象征着智慧和思想。因此,理发被认为是一个影响运势的重要行为。
(香港31日讯)对于许多香港老人家来说,春节才是“真正过年”,但新一代香港人对农历新年重视的程度显然日渐下降,一些春节习俗也出现变化甚至消失,过年气氛渐失。台湾中央社报导,每年春节前,香港政府都会在港岛、新界及九龙设立临时花市,让花农集中销售,市民也都会前往买花过年,并以除夕夜人最多,因为一 ...
王家祖传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像搓纸绳、刻灯围、染色等都要手工完成。染色时,要注重渐变色与明艳色的搭配,使其美观协调,染色过程也需慢慢进行,稍有不慎就会串色。多年来,王蒲芳始终坚守砲里花灯的制作技艺,制作花灯一丝不苟,从未懈怠。
正月初四的餐桌承载着中国农耕文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生活智慧的凝结。这一天的饮食习俗并非简单的仪式重复,而是暗合着古代天文历法体系中"四象生八卦"的哲学思维——四方稳定则家宅安宁,四季调和则五谷丰登。民间将初四定为"羊日",源自女娲创世神话中的三阳开泰意象,暗合《周易》"元亨利贞"中"亨"字的通达之意,折射出先民通过食物构建天人感应系统的独特认知方式。
在剑河县大稿午村、小稿午村以及周边诸多村寨,几乎每个人都会踩鼓。不仅过节时踩,平时有空,村民们也会自发聚在村子的空地,兴高采烈地踩。对他们而言,踩鼓既是传统习俗,又像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舞”。吴通泽还说:“我们从小就接触踩鼓,鼓点一响,大家就会不自觉围过去。”因为对敲鼓满怀兴趣,他现在也是村里的鼓手之一,一到过节就来敲鼓,让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