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Nature)上发表题为 “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
通过对3万多株水稻遗传材料进行大规模交换个体筛选和耐碱、耐热表型鉴定,中国科学家最终定位克隆到两个水稻耐碱-热QTLs基因——ATT1和ATT2,其中,ATT2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后绿色革命”基因。
北京时间2025年1月30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Nature)上发表题为?“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
这种名为CPEB4的调节因子通常控制着数百种自闭症相关基因的蛋白质产生,但在自闭症患者身上发现的另一种CPEB4会形成不可逆的团块和功能障碍。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CPEB4蛋白控制着数百个自闭症相关基因,但在一些自闭症患者的大脑中发现的另一种CPEB4蛋白会形成不可逆的团块,无法正常工作。 CPEB4帮助将信使RNA翻译成蛋白质。在一些自闭症患者身上看到的版本缺少一个称为microexon 4的片 ...
引言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我们对细胞行为调控的能力正日益精细化。从化学诱导到光学控制,这些技术已经让我们能够精准操控细胞内的分子过程。然而,当面对深层组织或复杂生物环境时,现有技术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例如,光学控制虽具高空间分辨率,但光的穿透深度有限,难 ...
近日,由芝加哥大学吴小阳/Huang Jun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一篇重要研究论文 [8],创新性发明了一种乳酸特异性给药系统,专门针对爱产乳酸的肿瘤。采用这个给药系统之后,可以大幅提高 抗癌药 ...
通过对3万多株水稻遗传材料进行大规模交换个体筛选和耐碱、耐热表型鉴定,中国科学家最终定位克隆到两个水稻耐碱-热QTLs基因——ATT1和ATT2,其中,ATT2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后绿色革命”基因。
「封面解读」基于像差校正的光强传输定量相位成像技术:南京理工大学和合作单位研究者提出了一种高通量成像技术——基于像差校正的光强传输定量相位成像。该技术融合了像差校正与超分辨率成像,可适配大像素尺寸传感器以实现宽视场成像,并将成像分辨率提升至两倍。该成 ...
在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小分子自组装技术备受瞩目,却也面临诸多难题。你能想象吗?那些微小的分子,本有望构建出神奇的结构,可薄弱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却成了“拦路虎”,让大规模稳定结构的构建困难重重。今天来了解的一项研究——《Water-regula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