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到来,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和浓厚的年味。大年初二,记者走进了贵州省赤水市的大同镇,体验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苗绣不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是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史诗,承载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当我步入赤水苗族博物馆时,令人眼前一亮的便是那些身着盛装的苗族阿姐阿妹们,正专心致志地绣制着美丽的苗族刺绣。色彩斑斓的针线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与热情。
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号召,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推动传统技艺焕发新生,2025年2月7日至2月13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团队(以下简称“风院双创团队”)深入四川省兴文县苗咪啋苗族服饰非遗工坊,以苗绣这一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进行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深度调研、技术赋能和文创创新,不仅向大众展现了苗绣的文化魅力,也探索了非遗传承的现代化模式,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 ...
大年初二新春的喜庆氛围正浓为探寻独特的非遗文化记者走进赤水市大同镇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走进赤水苗族博物馆,身着盛装的苗家阿姐阿妹们正在绣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的苗族刺绣。苗绣纹样蕴含着苗族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内涵 ...
零基础怎么穿线、用平针绣法如何绣一只蝴蝶……社交平台上,潘玉琴,这个来自贵州从江的00后绣娘用镜头记录着自己的日常生活。 在潘玉琴的账号里,出现最多的就是苗绣技艺的展示。从小喜欢苗绣的潘玉琴,零基础开始学习,至今已经绣了五年。这期间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找她完成绣品、请教苗绣技艺。
Hosted on MSN2mon
苗绣作品,了不得
陈祖嘉在浩邓苗族民间博物馆中采访。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从舞龙嘘花闹元宵到姊妹节再到“村BA”,在我的印象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 ...
“对了,用手抵住图案、然后针插进去、再倒回来,这样一个运针就完成了。”近日,春花非遗博物馆内,苗族刺绣州级传承 ...
2025年贵州省两会已开幕,人民网推出两会系列访谈,倾听代表委员声音,持续关注两会热点。1月19日,贵州省政协委员、民进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长刘大泯围绕“加大苗绣产业扶持力度”这一话题接受人民网采访。
记者驱车来到百花岭景区入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红”色调的春节拍照“打卡点”,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旁边的非遗集市更加热闹,集市中有黎锦苗绣、非遗服饰、黎药、米酒、山兰米、美食等展位,让游客们近距离接触少数民族的非遗产品。在售票中心,游客们有序地排队检票 ...
蛇年新春将近,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盛宴——《和美乡村新春会》在CCTV-1与CCTV-17精彩推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年味”与“农味”的双重享受。《和美乡村新春会》突破传统晚会舞台的限制,以“游园市集”开场,穿插乡村实景演出,真正将文艺的力量传递到了乡 ...
伍小拉,酉阳车田乡苗绣工坊负责人,本身也是一名手艺精湛的绣娘。家族世代从事苗绣的她,为了帮助贫困乡亲,主动承担起苗绣手艺的传授任务,让车田乡50余名绣娘家庭通过这门手艺摆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