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国际最新研究让地球科学领域炸开了锅!据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地球的固态内核在过去20年里可能发生了形状变化。这个发现不仅让科学家们惊叹不已,也让普通人大开眼界:原来我们脚下的地球内核也在不断变化 ...
当然,美国也会提升尾流抑制技术,但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现有潜艇的改装和新潜艇建造的成本也会大幅增加。据报道,其实测数据表明,对于像093这样的核潜艇,其探测效率比传统的声呐提高了47%,误报率降低到千分之三以下。
地球之所以成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除了恰好位于宜居带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地球磁场。 指南针的指向功能、极光的形成、鸽子精准的归巢能力,都是地球磁场作用的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人造卫星进入太空后,科学家发现地磁场还具有偏转太阳风的重要功能。 地球自诞生至今的45.5亿年间,地磁场持续抵御太阳风,防止地球大气层被剥离。若无磁场保护,大气层的消失将导致海洋被蒸发,生命无 ...
磁铁虽然只能吸引某些金属,但它那种能够“隔空取物”的神奇特性常常让人着迷。相信许多人都曾玩过磁铁,并且发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上加热一段时间,它会失去磁性,无法再吸引任何金属。那么,为什么磁铁会在加热后消失磁性呢?
提到木星,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大红斑——这个巨大的气旋,能够容纳三个地球,如今仍能容纳1.5个地球。然而,木星不止有大红斑,它还有一个神秘的“大蓝斑”。这个区域是木星磁场的异常地带,最近,天文学家在木星大气层中发现了异常的气流,怀疑与“大蓝斑”有关系 ...
天文学家首次成功观测到正在形成行星的年轻恒星周围的磁场,通过研究尘埃颗粒的排列,他们绘制了恒星磁场的三维结构“指纹”,这一发现可以极大地增进我们对行星如何形成的理解。
近日,智盛信息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获得了一项名为“一种可施加三维磁场的细胞培养皿”的专利,令人瞩目。这一专利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8130275B,而其申请日期可以追溯到2018年2月。虽然智盛信息科技成立时间不久,但在生物科技领域却迅速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三维磁场细胞培养皿的创新点在于其独特的设计,能够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施加三维磁场,这为细胞生长和分化提供了全新的环境。传统的细胞培养多是在二 ...
近日,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刘琼珍副教授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A Fabric-Based Multimodal Flexible Tactile Sensor With Precise ...
杨登嵙指出,有些地方习俗更严谨,在「躲春」这天不宜搬迁、探病、理髮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及不良磁场,影响一整年的运气。建议在房间里或者任何一个地方安静待上2个小时,尤其在「立春」前后1小时,尽量不出门、不见月光,一直从新太岁出现,待到旧太岁离开, ...
通过精确调节的太赫兹光,研究团队实现了对反铁磁材料的可控切换,使其进入新的磁性状态。这一成果或将推动未来开发存储更多数据、能耗更低且更紧凑的芯片,得益于反铁磁体的磁域稳定性。
合作团队在铜氧化物超导体Bi2Sr2CaCu2O8+δ薄片器件中观测到了零磁场下的高达72开尔文(液氮温区附近)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该研究成果为无耗散电子电路的开发应用开辟了新路径,并为零磁场超导二极管效应和高温超导体中的对称性破缺提供了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