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午后阳光正好,龙树社区一组农户白春富和妻子正在萝卜地里挥洒汗水。“我家今年种了20余亩萝卜,目前已经采收了一半,平均亩产量为12吨。按市价每公斤3.5元计算,净收入约为3万元。加上烤烟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白春富说。
走进溪洛渡街道白沙村麒麟一组,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机械翻耕后的土地松软规整,一垄接着一垄,当地群众宛通文家正忙碌地栽种着土豆,挖坑、播种、施肥……一家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田地里提前拉好了线,预留出位置,等三月一到,便开展玉米的套种工作。
葡萄套种大球盖菇技术以玉米、稻草等农作物秸秆、葡萄枝条等农业废弃物作为栽培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20天左右堆料,按照既方便大球盖菇操作又不影响葡萄冬季管理的原则,在葡萄架下设置种植畦,将菌种植入其内,通过控温保湿和灭菌管理,40天后就可以出菇。
初春乍暖还寒,榆中县小康营乡李家营村的温室大棚内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摆放,嫩绿的种苗破土而出,长势喜人,150余名妇女正在有条不紊地穴盘、分拣、装盘、点种、摆盘,一片繁忙景象。
2025年2月6日,春风和煦,阳光正好,“薯影花踪”调研小队踏上了前往上海玉铉蔬果专业合作社的学习之旅。经过充分的线上云讨论,此行目的明确,旨在深入了解马铃薯等作物的种植智慧,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我们不仅见证了农业科技的魅力,更见证了合作与创新的力量。 一、精准施药,智慧防控 ...
吴圩镇平垌村上平哉坡农户在地里种甘蔗。(新华网发 张恬韵 摄)   白鹭在吴圩镇平垌村上平哉坡田地里捕食。(新华网发 张恬韵 摄)   农机在吴圩镇平垌村上平哉坡田地开垄。(新华网发 张恬韵 摄)   工作人员在明阳农场垦红公司的千亩木瓜核心示范基地同时种植木瓜苗和西瓜苗。(新华网发 张恬韵 摄)   工作人员在明阳农场垦红公司的千亩木瓜核心示范基地维护水肥一体化系统。(新华网发 张恬韵 摄) ...
春寒料峭,大足区石马镇石门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却是一片火热。20余亩试验田中,形似羊肚的菌菇破土而出,菌帽饱满、菌香浓郁,标志着该镇珍稀食用菌人工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依托民族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去年,兴仁市引进贵州药情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黄柏套种三七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进一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书写乡村振兴的绿色篇章。
咸宁网讯记者王麒、通讯员邓丹、周泽宇、杜依涵报道:2月8日,在嘉鱼县官桥镇舒桥村的油茶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手拿剪刀给油茶树苗修枝,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一段段枝丫跌落在地。 “这片油茶树是去年栽种下去的,因冬季降水较少,所以部分苗木受损。”舒桥村党总支书记杜耀静介绍,基地里现有十几人务工,当前主要进行的工作是修枝和补种。 据了解,舒桥村油茶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同时,为更好地利用土地,提高空间 ...
据了解,驮卢镇连塘村渠拔屯素有“西瓜之村”的美誉,当地农民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甘蔗套种西瓜技术,有着多年西瓜种植积累的经验。每年春耕时,农户们在规划好的田地里,先种下甘蔗种苗,待甘蔗苗生长到一定阶段,便在甘蔗行间种下西瓜苗。甘蔗生长周期长,西瓜成熟快,二者套种,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实现了错峰收获。目前,该屯间套种植西瓜约有2000亩,甘蔗套种西瓜的技术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 ...
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把青菜头作为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产业来发展,并利用冬闲田和与其他农作物套种的模式种植青菜头,全区青菜头种植面积3万多亩。时下,正是青菜头的采收季节,农民们加紧抢收,确保增收。
图为栽培的食用菌木耳。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图为利用林下空间套种的木耳、鹿茸菇、茶树菇等食用菌。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图为利用林下空间套种的食用菌鹿茸菇。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图为利用林下空间套种的食用菌鹿茸菇。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