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莲塘敬老院里,90%的老人留在院里过年。年夜饭是中午吃的,护工和厨师晚上要回家。老人从屋里拿出碗筷,搓着步子、敲着拐棍,聚在食堂的圆桌旁,酒要小口嘬,肉要与舌头缠斗许久再咽。老罗被医生告诫关节炎不能喝酒,最后忍不住还是喝了半杯,“大不了喝多了耶熊(方言,意为‘挨骂’——记者注)”。借着酒意,老人你推推我的酒杯、我摸摸你的帽子,竭力制造些不寻常的动静。
章韩兴也是入驻“青农飞地”的一员,退伍转业回到家乡金华创业。“青农飞地”为他连接市场客户资源,提供政策扶持。他在团委举办的农创大赛中崭露头角,并成立一家从事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传媒公司,通过农创培训孵化区域农户IP,实现助农多渠道智慧营销。他还积极带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金华婺城的一家“森林汉堡店”就是章韩兴公司孵化的项目。
“俺在家院子旁边搭个棚子,安上栅栏,2024年下半年养殖了40多只笨鸡,前天刚卖完,一次就卖了6000多元,真是出乎意料!”日前,在河南省固始县赵岗乡张河村下铺村民组,村民沈勤民在家门口高兴地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固始县,像沈勤民这样实施“三边一院”农牧循环生态养殖模式的村民越来越多,广大群众充分利用沟边、田边、林边和庭院的闲散土地资源和闲置劳力,大力发展养殖业,成效明显。 2024年6月,固 ...
在天津市蓟州区邦均镇西南道村,一场关于美食与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悄然上演。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整个村庄仿佛被一股诱人的香气唤醒,那是邦均羊汤特有的味道,它在大集上弥漫开来,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
立春时节,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仍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工厂化养蚕基地里暖意融融,一批新结的洁白蚕茧均匀地分布在养殖架上,再过几天就可以上市出售。近年来,中畈村的蚕桑产业在科技的加持下,取得了长足进步,村集体和蚕农收入稳步增长,大伙儿干劲十足。中畈村养蚕有哪些经验?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近年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生动实践中,积极创新了“星级评定”机制,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范例。近日,记者深入金凤区多个乡村,近距离感受了这场由党组织引领的乡村振兴热潮。
“农业农村局帮助建冻库、蓄水池,才让我们更有底气。”正忙着修枝施肥的陈松柏说,“我们几年时间就能够翻身,既赶上了体验农业这波风口,又得益于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 ...
2016年初,这个位于美丽微山湖畔的村,还是沛县经济最薄弱的村庄之一。2016年底,依靠光伏发电站以及老旧窑厂和鱼塘的发包,后六段村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成功摘掉省级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这几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后六段村主打玻璃制品电商销售,年销售额超5亿元,全村350户千余人发家致富,村里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淘宝村”。
农村大集传承发展,变化的,是品类增多、项目翻新、规模扩大、业态提升;不变的,是它始终彰显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到农村大集蕴含的商机、焕发的活力、承载的文化,许多地方将大集活动项目化运作,农文商旅有机联动,打造“文旅+”品牌,为那些历史久、有特色、口碑好的农村大集赋能。
黔东南素有种植油茶的传统,近年来,黔东南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油茶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高位推动、全产业链布局及创新驱动,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种植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夜幕降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单家村炊烟袅袅。村民吴景景家的灶台上,麦香混着柴火气飘散开来。游客们围坐院内,等着她做的锡伯大饼出炉。
新春佳节,一想到自己种植的豌豆、采收的蜂蜜能卖个好价钱,白俊安脸上的笑容就没少过,他粗略一算:自家种的豌豆大约能收入7000多元,加上卖蜂蜜的钱,有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