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大年初七,海南三亚崖州的一片田地里,绿浪翻腾,郁郁葱葱。这是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海南育种科研基地。在春节假期,这里的年味很淡,“农忙”氛围却格外浓。
《海南自由贸易港农作物种子进口和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审批管理办法》一共有五章、二十条,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海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确保与之有机衔接。总的概况来说,具有以下五方面内容。
本报记者米彦泽摄本报记者米彦泽贾楠一堆种子摆在面前,哪个长得快?哪个产量高?哪个品质好?传统育种要在田间“望闻问切”找答案,至少需要3个月,而在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只需要7至14天。
总体要求。明确锚定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到2027年,培育特色作物新品种(系)30个、自主研发或引进水产优良品种5个,建成优势作物种子(种苗)基地10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5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累计达到7家,种业强市建设加快推进。
2月6日,记者在铜梁城区龙门街看到,种子店铺内热闹非凡。货架上,从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种子,到各类蔬菜、瓜果种子,应有尽有。前来购买种子的农民朋友仔细挑选着心仪的种子,不时向店铺工作人员询问种子的特性、产量、抗病性等问题。
今年的集市上显然热闹非凡,农科书籍和种子样本也在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一位年轻的种子销售店店主杨帆向我们展示了她带来的种子样本,并利用二维码技术让农民能够方便地了解每一种种籽的生长特点和丰产前景。这样的创新,不仅吸引了农民的注意,更让他们体验到一种全新的购物方式。
新华社发(罗新才摄) 从1987年中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农作物种子飞向太空至今,中国航天育种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 ...
“种子上天为育种研究打开了广阔空间。”蒋宏感叹。 从1987年中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农作物种子飞向太空至今,中国航天育种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 ...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聚焦产业建圈强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建立实施农作物种子、机器 ...
据中国网,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表示,聚焦产业建圈强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建立实施农作物种子、机器人、汽车芯片、智能网联汽车等质量认证制度,不断拓展网络安全、北斗产品、绿色产品等认证实施范围,促进稳链强链。绿色产品认证目录增至113种产品,8500家企业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证书3.5万张;加快构建“双碳”认证体系,对锂电池、光伏等10类产品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办法》规定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海南自由贸易港范围内农作物种子进口和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审批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经海关监管放行后的监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