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结束又陷睡眠障碍?专家解锁睡眠“重启”密码多晒太阳、规律作息、合理用药过节期间,不少人“放飞自我”,熬夜成为常态。
如何调整失眠、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等“节后综合征”?医生建议饮食作息要规律电子产品要少玩天气晴朗,市民积极锻炼身体。
“假期到了,孩子终于可以适当放松一下,午睡也是一种放松和养精蓄锐的方式之一。”不过张老师说,科学的午睡时间尽量不超过1小时,“若是超过1小时,孩子醒来反而会觉得精神不振,甚至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
作息方面要尽快 恢复到正常的睡眠时间 。假期里很多人熬夜,节后 应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上床 ,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可以在 睡前泡个脚、听听舒缓的音乐 ,帮助放松身心,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同时, 适当增加运动量 ...
“我是卢亚波,金加瀛的创始人,我们主做蚕丝被。 “假一赔亿”“足斤足两”“表里一致”,27年“傻傻”坚持 ...
接下来,调整作息同样不可忽视。许多人在假期中都变得熬夜习以为常,这无疑将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睡眠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刚回归的朋友们,提前30分钟到1小时上床休息,并且尽量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对宝宝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可以尝试在睡前泡个脚、听听舒缓的音乐,帮助放松身心,进而更快进入沉睡状态。
开工如何满血复活!假期转瞬即逝,可能你还没从吃喝玩乐、睡到自然醒的美梦中回过神来,就要奔赴职场了。别愁眉苦脸,用几个妙招迅速摆脱假期综合征,开工后立刻恢复状态,重回职场精英模式。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顾天成)春节假期,人们日常生活规律有所打乱,加上熬夜、饮食油腻等因素,容易“睡不好”“睡不够”。对此,医学专家提示,假期也要注重调整作息。 “懒觉虽美,但晚起可能打乱生物钟,节后难以调整状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董霄松建议,公众春节假期也要尽量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时间控制在7至8小时。
一是规律作息。节后失眠的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熬夜导致的生物钟紊乱。“睡前1至2小时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加睡意,帮助身体自我调节,尽快恢复规律作息。”周正国说,中青年人可选择20至30分钟的跑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选择慢走或打太极拳20分钟。
春节假期接近尾声,开工在即,一些人出现了身体疲惫、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以及胃肠不适等症状。专家提醒,这可能是“节后综合征”在作祟,应尽快调整作息,保持规律饮食,适当增加运动量,逐步恢复工作节奏,帮助身心重回正轨。
日前,海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息时间的通知》,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间休息时间调整为不少于15分钟,每天至少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旨在落实学生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切实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知》明确,调整后,午餐午休时间、放学时间总体保持不变,同时要组织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每天综合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